在文旅舆情从“天价虾”到“网红局长”的演变中,目的地打造舆情IP需以“内容创新+情感共鸣+长效运营”为核心,结合危机应对与品牌塑造,构建具有传播力与生命力的文旅IP体系。以下是具体策略:
一、从“危机公关”到“主动造梗”:打造记忆点与传播力
- 负面事件转化IP的“甘孜模式”
甘孜文旅局长刘洪以“谁砸甘孜旅游的锅,我砸他饭碗”的霸气回应,将酒店退订危机转化为“护游IP”。其成功关键在于:- 快速响应:24小时内查封酒店并公布处罚结果,展现行政效率;
- 情感共鸣:用“护游”立场替代官方话术,拉近与游客距离;
- 二次传播:通过短视频平台扩散,局长个人IP与目的地品牌深度绑定。
对比案例:青岛“天价虾”事件因反应迟缓导致“好客山东”形象受损,凸显主动造梗的重要性。
- “网红局长”的差异化人设
- 沈阳文旅局长刘克斌:以“听劝宠粉”形象出圈,通过修改地铁站名、推荐美食等细节,塑造“接地气”的公仆形象;
- 甘孜刘洪:结合藏族文化元素,以“武侠局长”造型拍摄宣传片,强化地域特色;
- 湖北随州解伟:以“丑萌”古装造型推广银杏谷,通过反差感吸引年轻群体。
核心逻辑:通过个人IP的“非官方化”表达,降低目的地宣传的刻板印象,增强传播穿透力。
二、从“单一事件”到“IP矩阵”:构建内容生态链
- 原创IP的“熊本熊模式”
- 形象设计:熊本熊以呆萌黑熊形象切入,通过“丢失腮红”“参加红白歌会”等事件营销,快速提升知名度;
- 产业联动:授权周边产品开发(如玩偶、食品),带动熊本县旅游收入增长12%;
- 游客互动:设计“摸招财猫大富富”等心灵地标,通过UGC内容持续发酵。
文旅应用:洛阳联动爱奇艺开发“风起洛阳”IP,建设主题酒店、街区,推出VR体验项目,实现“影视IP-文旅场景-消费体验”闭环。
- 跨界联名的“东北不夜城模式”
- 节庆造势:举办“泼水节”“火把狂欢节”等月度爆点活动,强化“一月一爆点”的节奏感;
- 业态融合:结合机械巨熊、元宇宙技术等科技元素,打造“熊北北”IP,通过线下体验+线上直播引流;
- 符号化传播:以“古徽州”“长安十二时辰”等标签化内容,降低游客记忆成本。
三、从“短期流量”到“长效运营”:建立IP评估与迭代机制
- 量化考核指标
- 游客数量与利润:将IP热度转化为实际消费,如东北不夜城通过“高频刚需”设计(如餐饮、娱乐)实现现金流持续;
- 舆情监测数据:利用旅游舆情系统跟踪情感倾向、话题热度,优化IP内容(如甘肃天水通过舆情分析调整麻辣烫宣传策略)。
- 风险预警与应对
- 负面清单管理:针对“网红局长”公职身份与商业利益的界限问题,建立合规审查流程,避免“以权谋私”质疑;
- 应急预案演练:定期模拟舆情危机(如游客投诉、安全事故),测试响应速度与决策链条。
- IP迭代升级路径
- 文化资源深挖:如迪士尼从卡通形象到主题乐园的产业链延伸,文旅IP需通过故事性、互动性增强黏性;
- 技术赋能体验:运用AI、VR等技术重构场景,如华清宫通过《长恨歌》舞剧IP开发沉浸式演出,提升复游率。
四、未来趋势:从“目的地IP”到“城市品牌生态”
城市IP的协同效应
通过单个IP的成功(如熊本熊),带动周边城市形成区域IP集群(如日本九州旅游圈),共享文化、交通资源。
国家IP的全球化输出
借鉴“功夫熊猫”“花木兰”等文化符号,将地方IP升级为国家文化软实力载体,如“一带一路”文旅合作中的IP互推。
元宇宙与Web3.0的融合
通过数字藏品、虚拟偶像等形态,构建文旅IP的数字资产体系,如大连熊洞街的“熊北北”IP在抖音、小红书的独立账号运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