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天科技欢迎您!

联系电话:13758719499

新闻动态

article

次生舆情有几种典型效应

发布时间:2025-07-07点击次数:15字号:AAA

次生舆情作为原生舆情事件的衍生现象,具有多种典型效应,可分为积极效应、负面效应和危机效应三类,具体表现如下:

积极效应:修正原生议题,推动事件解决

  • 补充信息,修正偏差:当原生舆情存在疑点或不合理之处时,次生舆情可能通过新议题或新证据推动事件真相的补充和修正。例如,在河南“王凤雅事件”中,原生舆情质疑“王凤雅父母诈捐”,后经调查澄清,原生舆情反转,并引发“网络众筹平台风控管理”等良性次生议题讨论。
  • 推动问题解决:次生舆情通过公众关注和舆论压力,促使相关部门或企业加快问题解决进度。例如,安徽泗县宣传车半夜高音喇叭宣传拆迁政策引发不满后,次生舆情推动当地政府公开处理细节,修复公信力。

负面效应:非理性情绪蔓延,引发网络暴力

  • 信息窄化与极端化:自媒体平台通过技术赋权,使普通网民获得监督权利,但也可能导致“信息窄化”。同质化群体聚合后,非理性情绪容易扩散,谣言、谎言、极端言论充斥其中。例如,在黑龙江庆安火车站暴力袭警事件中,网民爆料和虚假信息加剧了舆情压力。
  • 沉默的螺旋效应:利益关系决定网民话语表达和态度倾向,普通民众利益代表的优势意见声音越来越大,弱势声音越来越小。这种“沉默的螺旋”效应可能导致舆情走向极端,偏离事实真相。

危机效应:引发政府公信力危机,转移舆情发展走向

  • 公信力受损:当次生舆情涉及政府或公众人物不当言行时,可能引发公众对公信力的质疑。例如,哈尔滨火灾中领导疑穿万元羽绒服到现场指挥,引发舆论对公信力的批评。
  • 舆情异化与转向:次生舆情的热度有时超过原生舆情,改变舆论演化的原有方向。例如,在“西安城管倾倒烟头”事件中,官方回应不当引发次生舆情,推动舆情持续发酵,质疑当地官方“袒护”。
  • 长期负面影响:次生舆情可能延长和扩大主体舆情的关注度,增加舆情应对的成本和难度。例如,山东聊城于欢案中,济南公安政务微博发布不当言论,成为激起网民不满情绪的节点,无形中增添了舆论对该县领导的进一步不满。


金天科技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全方位舆情监测与舆情分析服务

金天科技始终坚持以客户为中心,不断优化服务体系,提升服务质量,为客户提供更加优质、高效、专业的舆情监测与舆情分析服务,助力客户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成功。

© 金天科技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. 浙ICP备2024134649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