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农民工工资拖欠舆情呈现多地曝光、行业集中、政府联动治理的特点,涉及企业被列入失信名单、法院强制执行、司法建议推动源头治理等典型案例,反映出欠薪问题仍以工程建设领域为主,但电商平台、物流等新业态案例增加,治理中司法与行政协同、信用惩戒、多元解纷机制成为关键手段。
一、舆情曝光典型案例
- 呼和浩特市4家企业被曝光
- 赛罕区爱利客折扣超市:拖欠7名员工工资50,180元,经责令改正后未支付,被列入失信名单。
- 呼和浩特市瑞环(集团)有限公司:承揽新城区满族风情城项目,拖欠66名农民工工资350万余元,拒不整改被强制执行。
- 深堂自(西安)设计有限公司:承揽赛罕区新途径培训项目,拖欠56名农民工工资20万元,未履行支付义务被惩戒。
- 内蒙古沁青城旅游管理有限公司:拖欠7名员工工资16万余元,拒不支付被列入失信名单。
特点:涉及超市、建筑、设计、旅游等多行业,拖欠金额从数万至数百万元不等,均因拒不整改被公开曝光并纳入信用惩戒。
- 北京市6起重大欠薪案
- 4家企业拖欠工资:
- 北京远鹏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:拖欠24名劳动者60万余元;
- 北京青普同人旅游发展有限责任公司:拖欠15名劳动者247万余元;
- 国开启科量子技术(北京)有限公司:拖欠20名劳动者283万余元;
- 北京红顺鑫建筑工程有限公司:拖欠20名劳动者51万余元。
- 2家企业被列入失信名单:
- 北京峰泰建筑工程有限公司:拖欠40名农民工59万余元;
- 北京盛冉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:拖欠32名农民工75万余元。
特点:欠薪企业集中于科技、建筑领域,失信名单企业面临政府采购、招投标等限制。
- 蚌埠市4起典型案例
- 四川华轩建筑劳务有限公司:拖欠13名农民工48万余元,被移交公安机关侦办。
- 贵州鸿创博望建筑工程有限公司:拖欠146名农民工281万余元,法院强制执行剩余工资。
- 江苏品牛建设工程有限公司:拖欠45名农民工42万余元,实际负责人被追责。
- 蚌埠昊佑建设工程有限公司:拖欠28名农民工120万余元,由施工总承包单位清偿。
特点:涉及新能源、房地产项目,通过“行政处罚+刑事移交+总包代偿”多手段追薪。
二、舆情治理典型举措
- 司法强制执行
- 格尔木市法院:20日内为15名农民工追回欠薪,通过线上查控、线下蹲守、释法说理,促使被执行人分期支付。
- 天津市和平法院:联动人社局,约谈发包方、总包方,促成159万余元工程尾款优先支付农民工工资。
- 五河县法院:强制执行贵州鸿创博望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剩余201万余元工资,通过法院账户代发。
- 信用惩戒与联合执法
- 失信名单公开:呼和浩特、北京等地将欠薪企业列入失信名单,在政府门户网站、信用中国等平台公示,限制其政府资金支持、招投标等。
- 跨部门协作:蚌埠市人社局联合住建、公安等部门,对欠薪项目实施重点检查,对恶意拖欠行为依法打击。
- 司法建议推动源头治理
- 王某等114名农民工欠薪案:法院针对企业未依法存储农民工工资保证金问题,向行政主管部门发出司法建议,推动规范用工管理。
- 余某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案:检察机关制发检察建议,督促劳动监察部门开展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专项执法监督。
三、舆情反映的行业问题
- 工程建设领域仍是重灾区
- 多数案例涉及建筑项目,因工程款结算纠纷、转包分包链条长导致欠薪,如呼和浩特市瑞环集团、蚌埠昊佑建设公司等。
- 新业态欠薪问题凸显
- 最高检指出,电商平台、物流等行业欠薪案例增加,反映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护需加强。
- 维权能力弱与证据缺失
- 农民工因未签订劳动合同、缺乏工资条等证据,维权困难,需通过司法调查、会计鉴定等手段固定欠薪事实。
四、舆情应对建议
- 企业层面
- 规范用工管理,签订劳动合同,设立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,避免转包分包纠纷。
- 建立欠薪预警机制,及时化解矛盾,防止舆情扩散。
- 政府层面
- 加强跨部门联合执法,完善信用惩戒机制,对失信企业实施全链条限制。
- 推广“法院+工会”“支付令+调解”等多元解纷模式,降低农民工维权成本。
- 司法层面
- 加大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打击力度,对有能力支付拒不支付者依法从严惩处。
- 通过司法建议、检察建议推动行业治理,从源头减少欠薪风险。